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導言
常規全髖關節置換(regular total hip replacement)是治療髖關節炎疾患一個非常有效的骨科手術,併發症發生率低於2%,植入物10年存活率高達95%,成功的手術功能改善幾乎達百分百。除了常規的手術方法,全髖關節置換術也可以用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完成。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在新聞上往往被描繪為只是小皮膚切口,實際上,微創全髖關節置換不只是小皮膚切口,而是極微或有限的軟組織和骨損害。微創全髖關節置換的主要優點是更好的傷口外觀,減少失血量,並可減少術後疼痛,並縮短住院時間。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患者經常可以在術後24-48小時內出院,也減少術後止痛藥需要,增加病人的滿意度。97%的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患者得以在手術後的1-2天內達到標準物理治療目標(翻身,坐起,坐起到站,行走 100 英尺 ,和行走一層的樓梯),此外微創手術也可有效減少術後髖關節脫臼率以及感染率。事實上微創手術也可用在股骨頸骨折之半髖關節置換(hemiarthroplasty),功效和全髖關節置換相同,甚至恢復更快,微創髖關節置換可成為常規髖關節置換的替代方法。
手術方法
從
1990 年代開始,傳統的手術方法進一步的修改,以限制軟組織破壞的量,儘量保存健康的周圍結構。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其實不是單一的術式,而是廣泛的術語,涵蓋多種方法。例如,骨科醫生可能使用單一的小切口,這是通常短於8公分(圖一)(半髖關節置換手術所需傷口可更小只要單切口5公分 )
,或可能會使用雙切口,其中每個小於 5公分。比起常規手術需20到25公分 ,術後脫臼風險從3%減至0.85%。雙切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優點是不需要將肌肉肌腱組織切斷,但比傳統手術方法難度高,而醫師對這種手術方法不熟悉,若是勉強為病患執行「雙刀口」手術易導致手術失敗的反效果,手術過程中需照太多的X光對病患及醫護人員也易造成傷害;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手術中的視野太小,可能發生各種難以處理的併發症,而這些限制是雙刀口微創手術在國內外未普遍被採用的原因。單一切口微創手術是經由臀中肌與闊肌膜張肌之間將人工髖關節植入體內,失血量少、手術時間短、併發症機率低、復原快等優點,最重要的是病人不會因大量X光射線暴露造成可能的傷害;這種手術的優點也不需要將肌肉肌腱組織切斷,缺點則是可能需要特殊的手術器械以及團隊才能安全有效的執行,同時醫師的手術經驗也很重要。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外科醫生施行微創髖關節置換前60例的相關風險,比其後60例增加了一倍。這些資料顯示學習曲線的存在,因此建議外科醫生不應在沒有適當的培訓和指導進行下施行微創全髖關節置換。
,或可能會使用雙切口,其中每個小於 5公分。比起常規手術需20到
關節植入物
人工髖關節元件已使用40年,但經歷了許多研革,提高固定強度和耐久性。新一代的陶瓷人工關節有減少晶粒尺寸,增加密度,一個緊迫的製造過程,可以有效的改善磨損特性和增加耐久性,比傳統高分子量塑膠的人工關節耐用,是目前最被推薦的首選,尤其第四代陶瓷人工關節強度更高,可提供巨頭關節,以增加穩定性與關節活動範圍。至於巨頭金屬對金屬的人工關節雖也有抗脫臼與磨損的性能,但因有金屬離子釋放的問題,目前大家疑慮仍深,並不十分推薦。巨頭是人工髖關節的新趨勢,目前所有廠商均努力要生產巨頭人工髖關節。半髖關節置換也有陶瓷人工關節,改善磨損性能。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需要多長時間,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大多數接受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想知道手術需要多長時間以及他們什麼時候就可以返回到他們的正常生活。通常對一個有經驗的骨科醫師而言,雖然微創手術可能減緩手術速度,但由於傷口小縫合快,最後加總起來,手術時間並不見得比常規手術長。至於功能恢復,影響時間的因素很多,但通常患者可以在1至6個月內恢復到正常的工作活動。更具體的,我們可以“短期恢復”和“長期回收”的區別。
短期恢復或復原的早期階段,如能夠下床走及出院。在手術後1或2天患者就可以穩定步行,第三天大多數患者可以回家了。短期復原還涉及減少止痛藥使用和一整夜的好睡眠,不再需要輔助器無疼痛走過兩個街區,短期恢復時間平均為4〜6週。
長期復原涉及手術傷口及內部軟組織完全癒合,病人可以返回到工作和正常活動,病人再次覺得很舒適,平均長期復原約4〜6個月。
許多患者恐懼越來越沉迷於止痛藥,其實適當的疼痛藥可以加速他們的恢復。
物理治療前六週內也是很重要的,髖關節置換患者的大部分的復健可以在家裡做。物理治療可有效幫助他們更快返回的正常的活動。一般來說,髖關節置換患者恢復比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快,然而,全髖關節置換的恢復時間可以從病人到病人大大不同,有些年老患者可能需要6個月恢復,而另一些年輕患者可在4週內恢復。
短期恢復或復原的早期階段,如能夠下床走及出院。在手術後1或2天患者就可以穩定步行,第三天大多數患者可以回家了。短期復原還涉及減少止痛藥使用和一整夜的好睡眠,不再需要輔助器無疼痛走過兩個街區,短期恢復時間平均為4〜6週。
長期復原涉及手術傷口及內部軟組織完全癒合,病人可以返回到工作和正常活動,病人再次覺得很舒適,平均長期復原約4〜6個月。
許多患者恐懼越來越沉迷於止痛藥,其實適當的疼痛藥可以加速他們的恢復。
物理治療前六週內也是很重要的,髖關節置換患者的大部分的復健可以在家裡做。物理治療可有效幫助他們更快返回的正常的活動。一般來說,髖關節置換患者恢復比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快,然而,全髖關節置換的恢復時間可以從病人到病人大大不同,有些年老患者可能需要6個月恢復,而另一些年輕患者可在4週內恢復。
半髖關節置換恢復時間更快,不過一般患者年齡較高,早期負重行走是被鼓勵但需有專人隨行照料。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可能壞處:
1. 由於傷口變小,重要構造及正常解剖標記沒有曝露,術中視野自然相對減少,造成不好操作或容易出錯。
2. 手術是靠感覺不是視覺,醫師技術的學習曲線長。有較高併發症發生率,特別是在醫師技術的學習曲線內。併發症包括傷口癒合不良/皮膚壞死,疏忽或不熟造成韌帶和神經血管的傷害以及人工關節組件位置沒裝好。
3.視野小,不好操作,手術時間因而較長。
4.因手術需要新器械及手術時間較長,所造成的手術花費或成本較大。
5.操作不當會有降低人工關節使用壽命的可能性。
6.只能施行在特別選擇的病人,並非每個病人都能做。
禁忌症:
沒有絕對禁忌症,但下列病人更適合選擇常規全髖關節置換:
1. 體重指數(BMI)大於30 kg/m 2
2. 嚴重骨發育不良(如高位股骨頭脫位)
3. 全髖關節再置換
4. 嚴重髖攣縮症
5. 肌肉極為發達
6. 其他可能困難手術患者
術前規劃與病人教育
適當耐心的術前教育對病人的術後活動有極大幫助,微創全髖關節置換的併發症預防措施應包括以下內容:
1.
適當的術前檢查和清潔
2.
術前測量和規劃
3. 安排術中人力或團隊
4. 合適的手術工具
結語: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對病患有相當多的好處,但前提是需要一個有經驗且技術純熟的骨科醫師,目前健保對微創關節置換手術並沒特別給付,一般醫院也沒有特別的收費。
參考文獻:
1.
Vicente JRN, Croci AT, Camargo OP (2008) Blood loss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osterior approach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comparative study. Clinics
63:351–356
2. Mow
CS, Woolson ST, Ngarmukos SG, Park EH, Lorenz HP (2005) Comparison of scars
from total hip replacements done with a standard or a mini-incis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441:80–85
3. Yang
C, Zhu Q, Han Y et al (2009) Minimally-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ll
improve early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r J Med Sci 179(2):285–289
4. Kim
YH (2006) Comparison of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performed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or a standard technique. 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study. J Arthroplasty 21:1092–1098
5.
Leuchte S, Luchs A, Wohlrad D (2007) Measurement of ground reaction force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Z Orthop
145:74–80
6.
Kubeš J, Landor I, Podškubka A, Majernícek M, Vcelák J (2009) Total hip
replacement from a MIS-AL approach (comparison with a standard anterolateral
approach). 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 76:288–294
7.
Szendrõi M, Sztrinkai G, Vass R, Kiss J (2006) The impa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on the standard procedure. Int Orthop 30:167–171
8.
Pospischill M, Kranzl A, Attwenger B, Knahr K (2010) Minimally invasiv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ransgluteal approach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comparative gait analysis. J Bone Joint Surg 92-A:328–337
9.
Pflüger G, Junk-Jantsch S, Schöll V (2007)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replacement via the anterolateral approach in the supine position. Int Orthop
31(Suppl1):S7–S11
10. Yoon
TR, Park KS, Song EK, Seon JK, Seo HY (2009) New two incision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omparison with the one-incision method. J
Orthop Sci 14:155–160
11.
Woolson ST, Mow CS, Syquia JF, Lannin JV, Schurman DJ (2004) Comparison of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s performed with a standard incision or a
mini-incision. J Bone Joint Surg 86:1353–1358
12.
Noble PC, Johnston JD, Alexander JA et al (2007) Making minimally invasive THR
safe: conclusions from biomechan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Int Orthop
31(Suppl 1):S25–28
13. Speranza A, Iorio R,
Ferretti M, D’Arrigo C, Ferretti A (2007) A lateral minimal-incision technique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Hip Int
17: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